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1篇
  免费   2403篇
  国内免费   2958篇
测绘学   692篇
大气科学   1881篇
地球物理   3487篇
地质学   6703篇
海洋学   1102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867篇
自然地理   235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773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1031篇
  2004年   1056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935篇
  1998年   1124篇
  1997年   741篇
  1996年   731篇
  1995年   682篇
  1994年   619篇
  1993年   738篇
  1992年   581篇
  1991年   498篇
  1990年   327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897年   7篇
  18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51.
The sea-ice concentr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500 hPa height, sea-level pressure and 1000-500 hPa thickness of monthly mean data are examined for the period 1953-1989, with emphasis on the winter season.Relationships between large-scale patterns of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and sea-ice variability are investigated, making use of the correlation method.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the Atlantic sectors. In agreement with earlier studies based upon monthly mean data on sea-ice concentration, the strongest sea-ice pattern is composed of a dipole with opposing centers of action in the Davis Straits / Labrador Sea region and the Greenland and Barents Seas. Its temporal variability is strongly coupled to the atmospheric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tterns is strongest with the atmosphere leading the ocean. The polarity of the NAO is associated with Greenland blocking episodes, duri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he atmosphere is strong enough to temporarily halt the c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为一次沿海岸边翻越二维山丘的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假若两层空气的湍流强度和尺度的比值不大,当烟羽从上层侵入到下层较强混合气层时,不一定产生燻烟型扩散,仅表现为扩散参数在一定水平距离上的跃变.本文同时介绍了两组风洞实验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说明扩散参数跃变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953.
荒漠绿洲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气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中,水平不均匀边界层和水平不均匀地表的强迫作用都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用已建立的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BLCM),较详细地研究了草地周围为荒漠(半沙漠)的地表植被不均匀而造成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局地环流及其昼夜变化.通过边界层顶影响自由大气不同尺度的运动.模式结果揭示出最强的上升和下沉运动是发生在荒漠-草地间动力和热力不连续的界面附近,且呈现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54.
罗德海 《大气科学》1993,17(2):163-172
本文使用WKB方法对弱耗散作用下基本气流具有弱切变的行星大气中非线性Rossby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弱耗散的非线性Rossby波振幅所满足的复系数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并分别就无耗散和弱耗散的Rossby波的边带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955.
东亚和西太平洋爆发性温带气旋发生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仪清菊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3,17(3):302-309
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3—1988年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爆发性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1014个温带气旋发生,其中有1/5达到了爆发性发展的强度,构成了西太平洋爆发性海洋气旋的一部分.它占整个西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总频数(包括不同来源)的51%.进而对这类爆发性气旋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概括出了它们的气候学特征.比较亚洲大陆、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爆发性温带气旋表明,西太平洋地区不仅频繁而且强烈.而东、西太平洋地区发生海洋爆发性气旋的对比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东太平洋地区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6.
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垂直结构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北半球100、500和700hPa三层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进行展开,得到了不仅能反映各层高度距平场本身的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而且能同时反映各层高层距平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特征向量场.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57.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名立 《大气科学》1993,17(4):451-461
本文用279个气象测站的年雨量资料得到中国东部(100°E以东)1891—1988年大范围平均雨量资料序列.对代表性进行了检验表明:序列在1921年以后能较好地反映大范围气候旱涝状况,而1920年以前则代表性较差.从雨量变化看中国东部的气候在近百年期间是干湿交替出现的,可以分成六个时段.在近四五十年中雨量有减少的趋势,前期雨量偏多,后期从60年代中期以来雨量持续偏少.而且这种变化与北半球副热带其他地区有同相变化的关系.在50年代以前副热带地区雨量的变化却没有明显的同相关系.  相似文献   
958.
贺海晏 《大气科学》1993,17(5):532-539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分析了1983年3月25日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背景流场的几个重要特征,如高空急流的结构与变化、辐散风场及与之相联系的背景次级环流、风场垂直切变和水平切变等.  相似文献   
959.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相似文献   
960.
本文设计了一种恢复夏季大气环流场的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并利用1951~1984年中国夏季降水距平场和北半球500hPa夏季高度距平场作镢复试验,数值试验效果较好.此项工作表明:利用某些长时间序列的资料通过EOF迭代方案恢复历史时期大气环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